首页

湘香女王免费观看视频

时间:2025-05-29 15:10:15 作者:保护地下水资源,内蒙古要求矿井拧紧“水龙头” 浏览量:7343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应急管理部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

  (2023年10月12日)

  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党中央关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合改革部署,经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将应急管理部职责、机构、编制调整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职责调整

  (一)将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森林消防局职责、教育训练司承担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教育训练相关职责划转给国家消防救援局。

  (二)应急管理部管理国家消防救援局,增加拟订消防员退出安置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地方建立健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职责。

  (三)应急管理部按照下管一级原则,继续履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务任免、调配、表彰、奖励、处分、烈士评定等有关工作。

  (四)应急管理部其他职责保持不变。

  二、关于内设机构调整

  (一)撤销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森林消防局。

  (二)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中心承担应急值守、政务值班等工作,拟订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应对制度,发布预警和灾情信息,衔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地方建立健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加挂国家消防救援局指挥中心牌子,承担应急值守工作,接报处理灾情信息,按权限承办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调动事宜,参与协调和指挥调度重特大及突发灾害事故处置等工作。

  (三)应急管理部教育训练司更名为队伍建设局,划出应急管理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职责,所属院校、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职责给人事司(党委组织部);划出组织指导应急管理社会动员工作职责给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划入原火灾防治管理司承担的拟订国家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保障办法并组织实施职责;加挂的党委宣传部牌子改挂到新闻宣传司。

  调整后,队伍建设局的职责是:承担职责范围内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务任免、调配、表彰、奖励、处分、烈士评定等有关工作,承担队伍人员招录有关工作,拟订消防员退出安置计划、队伍管理保障办法等并组织实施,统筹消防、森林和草原火灾扑救、抗洪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四)应急管理部火灾防治管理司更名为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划出拟订国家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保障办法并组织实施职责给队伍建设局,划入原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承担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建立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论证机制工作职责。

  调整后,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的职责是:负责建立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论证机制,承担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负责森林和草原火情监测预警工作。承担指导协调地方和相关部门开展城乡、森林草原火灾防治工作,承担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协调具体工作。

  (五)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更名为综合减灾和改革协调司,划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建立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论证机制工作职责给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划入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党委办公室)承担的重要文稿起草工作职责、政策法规司承担的重大政策研究工作职责。

  调整后,综合减灾和改革协调司的职责是: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研究推进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措施,协调推进应急管理深化改革,负责应急管理形势综合分析,承担重大政策研究和重要文稿起草工作。

  (六)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加挂港澳台办公室牌子。

  政治部日常工作由人事司(党委组织部)、队伍建设局等承担。

  三、关于编制职数调整

  根据职责调整,核增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中心10名行政编制、队伍建设局5名行政编制。调整后:应急管理部设20个内设机构及机关党委(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局。机关行政编制558名。部门领导职数为部长1名,副部长4名(不含兼任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职数),政治部主任(副部级)1名。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国家消防救援局第一政治委员,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任国家消防救援局局长,应急管理部政治部主任兼任国家消防救援局政治委员。司局级领导职数96名(含总工程师3名、安全生产监察专员7名、应急指挥专员7名、保密委员会专职委员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4名、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消防救援局指挥中心主任1名)。

  应急管理部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黑龙江赴粤推介夏季旅游 邀客畅游“一城三线”

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羊曲水电站首台机组转轮顺利吊装成功,标志着机组全面进入水轮机总装阶段。青海羊曲水电站计划2024年8月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投产后,电站平均年发电量约47.3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66万吨。

传统医药类非遗成就首次集中亮相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在强化科技企业和人员保险保障方面,公司全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并持续开展新型技术研究和应用,满足基层差异化经营的需求,推动重点项目的开发及创新项目推广落地取得实效。

中国红十字会向阿富汗红新月会提供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北京接连提出要加快建设美食之都。除此次发布的工作要点中提及外,北京市商务局等9部门还于19日联合发布《推动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际美食之都行动方案》,围绕促进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美食之都提出具体措施。

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症状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非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表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为推动非洲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关键作用,希望非中双方进一步加强在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能源、农业、工业、数字化等领域的合作,引领“全球南方”走向繁荣。

中国大使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阐述中方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五一”假期,恰逢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有火箭发射,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海南“追箭”,航天旅游火热。火箭发射当天,驶进文昌龙楼镇的车辆络绎不绝,淇水湾沙滩上人流如潮。临近发射时下起大雨,但游客都坚守在原地等候火箭发射。

相关资讯
探访吉林老年瑜伽课:银发族爱上拉伸运动

据介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共四章14条。第一章“总则”明确了指引的出台目的和适用范围。第二章“工作时间和休息”针对新就业形态的就业特点,提出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计算办法和休息办法。明确工作时间在劳动者完成全部订单的累计接单时间基础上,需适当考虑劳动者必要的在线等单、服务准备、生理需求等因素。明确企业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协商合理确定劳动者连续最长接单时间和每日最长工作时间。劳动者工作时间达到上限时间的,系统应推送休息提示,并停止推送订单一定时间,以保障劳动者获得必要休息时间,防止劳动者过度劳动。第三章“劳动报酬”提出企业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平等协商制定劳动报酬规则。明确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劳动者实际工作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支付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报酬应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以及以货币形式将劳动报酬按时足额支付给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本人等。第四章“附则”主要是强调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休息和最低工资标准适用等要符合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个人依托互联网平台完全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的,不适用该指引。

热门资讯